城读│农村中等教育辍学率为什么这样高
综合对中国4个省份24,931名农村中学生的8次问卷调查结果和对52名贫困学生的深度访谈结果,估算中国农村中等教育辍学率累计高达63%。辍学率与学业成绩差、高机会成本、较低社会经济地位和心理健康问题相关联。可以用理性选择机制以及冲动选择机制解释农村学生辍学原因。
Shi, Y. et al, 2014. Dropout in Rural China's Secondary Schools: A Mixed-‐Methods Analysis, Working Paper 269, REAP(Rural Education Action Program) at Standford University.
Source: http://iis-db.stanford.edu/pubs/24606/269_-_Dropout_Qualitative_Paper.pdf
Picture source:http://reap.fsi.stanford.edu/sites/default/files/styles/820xauto/public/5445603683_9faa5b42d0_o_3.jpg?itok=Jm6-wC87
教育是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经济快速增长原因之一归功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其他东亚国家二十世纪下半叶的经验表明中等教育普及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然而,中国贫困农村地区中等教育入学率远低于城市同龄群体:中国大城市的高中入学率为90%,而贫困农村地区初中毕业生仅有一半升读高中,并且辍学现象贯穿高中教育的各个时期:初中辍学、未获高中录取、普通高中辍学以及职高辍学的比例都很高。
鉴于中国初中级教育体系下农村孩子占多数,因而如果农村中等教育参与率持续低于城市,意味着中国劳动力中等教育获得率较低(详情请阅城读30:中国劳动力的教育水平有多高?),不仅会影响中国经济的未来前景,难以完成中等收入向高等收入国家转型,也会导致这些人由于缺乏必要的技能而不得不进入非正式经济领域甚至失业,从而阻碍经济增长甚至危害社会稳定。
本研究综合对20中国4个省份24,931名农村中学生的8次问卷调查结果和对52名贫困学生的深度访谈结果,估算中国农村中等教育辍学率究竟有多高,并试图解释为什么农村学生会辍学。
本研究研究团队来自中国社科院、斯坦福大学、西北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6月到2013年11月期间展开了8次调查,对山西、陕西、河北和浙江的46所农村普通高中、107所职业高中以及262所农村初中共计24,931名学生进行调查。8次调查情况和方法如表1所示,每一次调查均基于问卷,并开展两轮调查:学年开始时的基准调查和学年结束的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在学状态、学生的人口学特征以及社会经济特点,并使用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趋势(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TIMSS)的标准测试题对学生学业能力进行测试。其中一项调查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Mental Health Test)进行了测试。此外,研究还针对“贫困学生”进行调查——贫困学生样本根据班主任提供的贫困学生名单以及在学年开始时对学生家庭资产的基准调查对比,每个班级选择最贫困的4名学生进行调查。
如表二所示,中等教育每个阶段辍学率都较高。初一初二期间,4.4-13.3%的学生辍学;而初二还在上学的学生中,有9%初三前辍学;从初三开学到毕业这一阶段,大约4.2-8.7%的学生辍学。累计来看,初中阶段辍学率大概在17-31%之间,这比政府报告的2.6%要高出6-12倍。
而最严重的辍学潮发生在高中入学之前,超过一半(51.2-53.5%)的农村贫困学生没有进入高中教育(包括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
即使学生进入了高中,也不意味着他们能顺利毕业。普通高中有4.2-7.4%的学生在毕业前辍学,而职业高中辍学率更高,29-32%。
据此估计,中等教育过程中的累计辍学率在59-63%之间。如果从初中开始有100个学生,最糟糕的情况可能只有46个人能读高中,而这46人中25个人去了普通高中,最后毕业人数为23人;剩下21人去了职业高中,最后毕业人数仅为14人。所以100个初中学生,最后完成高中教育的人数仅为37人,也就是说,不到40%的农村学生能够完成高中教育。
辍学的学生表现出有四个共同的特征(见表3):学业不佳、男孩、年龄偏大、家庭状况不利(贫困、兄弟姐妹过多、父母教育水平不高和父母外出打工等)。此外,辍学与心理健康相关——即使控制了个人与家庭变量,心理健康问题与辍学率仍有相关性。
本研究对前述农村中学生群体进行了两次随机访谈,高一开学时随机挑选26位学生,共访谈52人。访谈学生均来自2010年调查选出的贫困学生样本,基本情况如表4所示。
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学生中等教育辍学选择可用如下两个机制来解释:第一,比较就学和辍学的收益与成本,做出辍学选择,称为“理性选择机制(rational choice mechanism)”;第二,由于心理压力作出辍学的冲动选择,即使这一决定有悖于长远利益,称为“冲动选择机制(impulsive choice mechanism)”。
理性选择机制认为,如果农村学生理性考量留在学校的成本和收益的话,有4个原因能解释他们为为什么辍学:成本(学费+机会成本)高于预期收益;家庭难以支持学费;学生的学业水平过低,无法达到升学要求(例如考不上高中);学校设施、老师教学和课程质量过低。
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辍学的原因主要是出于成本与成绩的考虑。表3表明“贫困”与辍学有极大相关性,因为贫困学生更可能受到继续教育所需成本的影响。普通高中的学杂费给贫困农村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除了学费与费用之外,就学成本还包括巨大的机会成本。2000年以来,低技能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一直上升,年轻的农村劳动力容易在中国沿海省份找到一份非农工作,一个月的工资能抵得上贫困农村地区一年的收入。虽然长期来看这些工作的回报较低,但短期的经济收入却鼓励了学生辍学。另外,年纪较大的男学生更可能辍学,也与机会成本的解释相符合,因为他们更容易找到回报高的工作。
虽然成本因素很重要,但也有很多学生表示成本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预期收益也很重要,而读书的预期收益主要取决于学业成绩。不少学生虽然有奖学金,但他们依然选择辍学,因为成绩不够高。
而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学校的质量是辍学的重要原因。虽然职业高中有财政补贴花费更少、竞争更小、入学成绩更低,但依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辍学,原因在于职高教学质量太低,学生缺乏留下学习的动机。
从青春期心理发展图式的角度来看,初高中的孩子更可能做出冲动选择而辍学。
冲动选择的证据之一是学生往往在辍学后后悔,如果辍学是深思熟虑理性选择的决定,不会那么快就后悔。然而访谈中多数辍学学生都表示后悔自己的决定。之所以做出辍学决定很可能由于贫困农村学生缺乏信息,不足以权衡就学和辍学的利弊。
心理压力也是学生做出辍学冲动决定的原因。在陕西的调查中,74%的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处于心理不健康状态中,是城市中学生的12倍。这种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农村学校和家庭环境,学生与老师之间、同学之间的紧张关系,例如老师严厉的教学、同学之间的欺凌现象等。
面临心理压力,耳闻校外生活的自由,同时贫困农村地区的孩子往往是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难以从家庭得到学业指导和有益的行为建议,外出打工的父母成为“角色模范”,进一步推动孩子选择离开学校寻找工作。
中国贫困农村中等教育各阶段辍学率极高,大约17.6-31%的农村学生初中未毕业;不到一半的初中生为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录取;普通和职业高中的辍学率很高;中国农村中等教育辍学率累计达到63%。
有两种机制能够对此进行解释:理性选择机制认为高成本、中考入学要求高和教学质量低下导致了辍学选择;冲动选择理论认为,即使那些相信继续教育的长期收益高于成本的学生,也可能由于心理压力、耳闻辍学短期收益以及缺乏老师和家长指导的状态导致了辍学的冲动选择。
对此有三点建议。首先高学费和高机会成本、严苛的高中入学要求以及高中招生名额限制是就读普通高中的主要障碍,建议把高中纳入义务教育,免除高中学费。
第二,提高职业高中的技术课程和通识课程教育质量。
第三,需要更多的组织与项目为中国农村学生提供人生辅导和心理健康课程,降低辍学率。